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了了解各村脫貧攻堅實際情況,趁著周末,記者帶您一起到村里面去看看吧。
紅廟辦事處大邑山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是146戶,通過流轉土地,引進業主,因地制宜的發展起了檸檬900畝,藤椒700畝,在2016年已基本上脫貧,到2018年已經全面脫貧。
紅廟辦事處大邑山村第一書記 王洪翔:通過老百姓土地流轉出租,我們不僅獲得了租金,同時我們的貧困戶以及村民很大一部分都在這兩大產業基地進行務工,通過務工得到務工收入,我們的貧困戶他們可以在就地務工增加收入,同時我們也引導他們外出務工,不局限于本地,通過我們方方面面的政策,這兩年,我們老百姓的收入已大大提高。
在檸檬基地里,村民們正在搶抓晴好天氣采摘檸檬。
紅廟辦事處大邑山村村民:我們以前是貧困戶,現在已經脫貧了……現在日子還是過得比較可以了。
群眾鼓起了腰包,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在金南社區的新村異地搬遷房,村民們在房前的小廣場上享受各類休閑健身設施,一副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棗山街道金南社區居民:我們現在搬到這里來住,水也通了電也通了,這里住起很舒服,覺得也很好。
金南社區原金峰村是2014年成建檔立卡貧困村的,貧困戶是60戶共170人,這些貧困戶在2015年就已經全部脫貧了,貧困村是2016年實現了摘帽,村里將易地搬遷與產業開放、庭院經濟相結合,多渠道多途徑增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棗山街道金南社區(原金峰村第一書記) 潘治霖:我們對他脫貧的政策主要有5項,第一項就是鼓勵他們外出就業,給他們提供就業的機會和培訓崗位,第二項就是發展林下養殖,鼓勵他們多樣雞鴨豬這些,提高收入,第三項就是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村上目前種植了30畝脆紅李、70畝黃桃,……第四項就是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本領,第五項就是通過扶貧扶志提高他們的思想。